三国志_吴书妃嫔传译文
-
查阅典籍:《三国志》——「三国志·吴书妃嫔传」原文
(孙破虏吴夫人传、吴主孙权谢夫人传、吴主孙权徐夫人传、吴主孙权步夫人传、吴主孙权王夫人传、吴主孙权王夫人传、吴主孙权潘夫人传、孙亮全夫人传、孙休朱夫人传、孙和何姬传、孙皓滕夫人传)
孙破虏吴夫人传,破虏将军孙坚的吴夫人,吴主孙权的母亲,本是吴郡人,迁居钱塘,早年失去父母,与弟吴景住在一起。孙坚听说她有才有貌,想娶她为妻室。
吴家亲戚嫌弃孙坚轻佻狡诈,予以拒绝,孙坚非常惭愧和怨恨。吴夫人对亲戚们说:“为何怜爱一个女儿家而惹来祸灾呢?如果我遇到一个坏丈夫,也是命中注定。”于是才许婚孙坚,跟孙坚生下四子一女。吴景常跟随孙坚征战有功,被任命为骑都尉。袁术上表任吴景兼任丹杨太守,讨伐原太守周昕,于是占据丹杨。孙策与孙河、吕范投靠吴景,合兵共同讨伐泾县山贼祖郎,祖郎失败逃走。时遇吴景受刘繇逼迫,再返北方依附袁术,袁术用吴景为督军中郎将,与孙贲共同讨伐樊能、于麋于横江,又于秣陵攻打笮融、薛礼。其时孙策在牛渚受伤,降贼重新反叛,吴景前往攻讨,将他们全部擒获。又跟随孙策讨伐刘繇,刘繇逃到豫章。孙策派吴景、孙贲前至寿春报告袁术。
袁术正与刘备争夺徐州,于是任吴景为广陵太守。袁术后来僭号称帝,孙策写信诫喻他,袁术不听,孙策便截绝长江渡口,与袁术互不相通,并派人告知吴景。吴景当即放弃广陵东归,孙策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。汉朝廷派遣议郎王讠甫身负朝廷使命南来,上表举荐吴景为扬武将军,兼任郡守照旧。及至孙权年少继统大业,吴夫人协助他治理军国大事,作用甚为重大。
建安七年(202),她临去世前,召见张昭等人,嘱托后事,与孙坚合葬于高陵。建安八年(203),吴景逝于任上。他的儿子吴奋被授兵为将,封爵新亭侯。吴奋死后,儿子吴安继承爵位。吴安因鲁王孙霸的党案坐罪处死。吴奋弟弟吴祺续嗣爵位。被封为都亭侯。吴祺死后,他的儿子吴纂继承爵位,吴纂的妻子即滕胤的女儿。滕胤被诛,他们一起遇害。
吴主孙权谢夫人传,吴主孙权的谢夫人,会稽郡山阴人。她的父亲谢..,汉朝的尚书郎、徐县县令。孙权母亲吴夫人,为孙权聘谢氏作为妃子,受幸得宠。后来孙权娶姑母的孙女徐氏,想让谢夫人名位排在徐氏之下,谢夫人不肯,从此失宠,早死。后十几年,她的弟弟谢承被任命为五官郎中,逐渐升为长沙东部都尉、武陵太守。撰作《后汉书》一百多卷。红潮网
吴主孙权徐夫人传(附徐琨传)吴主孙权的徐夫人,吴郡富春县人。她的祖父徐真,与孙权父亲孙坚关系友好,孙坚将妹妹嫁给徐真,生子徐琨。徐琨年少时在州郡作官,汉末天下大乱,他辞去官职,跟随孙坚征战有功,被任命为偏将军。孙坚去世,他跟随孙策在横江讨伐樊能、于麋等。在当利口攻打张英,因船少,打算安营驻守寻求船只。徐琨的母亲当时在军营中,对徐琨说:“恐怕州里会多派出水军来抵御,这样就不利了,怎么可以驻守不动呢?应当砍伐芦苇编为筏,辅助船队渡兵。”徐琨将这些话报告孙策,孙策当即行动,军队全部得渡,于是打败张英,击溃笮融、刘繇,奠定东吴大业基础。孙策上表任命徐琨兼任丹杨太守,时逢吴景放弃广陵东归,孙策再让吴景为丹杨太守,而让徐琨领兵为督军中郎将。
徐琨跟随孙策打败庐江太守李术,被封为广德侯,升任平虏将军。后来随从孙策征讨黄祖,被飞箭射死。徐琨生徐夫人,起初嫁给同郡人陆尚。陆尚死后,孙权以讨虏将军身份在吴郡,就聘她为妃,让她像母亲一样抚养儿子孙登。后来孙权转移他处,因为徐夫人妒忌后宫,便废弃她在吴郡。过了十多年,孙权为吴王并很快称帝登基,册立孙登为太子,大臣们奏请立徐夫人为皇后,孙权有意以步夫人为后,故终于没有答复他们的请求。后来徐夫人因病去世。她的哥哥徐矫,继承父亲徐琨的侯爵,征讨平定山越,被任为偏将军,在徐夫人之前去世,没有儿子,由他的弟弟徐祚继承封号。徐祚也以战功官至芜湖都督、平魏将军。
吴主孙权步夫人传,吴主孙权的步夫人,临淮郡淮阴人,与丞相步骘同一宗族。汉朝末年,她的母亲带着她准备迁徙庐江,庐江被孙策所攻破,于是都东渡长江,以容貌美丽受到孙权的宠爱,其宠盖过整个后宫。她生有二女,大女儿叫鲁班,字大虎,先许配周瑜的儿子周循,后又改嫁全琮;小女儿叫鲁育,字小虎,先许配朱据,后又许配刘纂。步夫人生性不怀妒忌之心,对孙权多有推进,故此长时间地受到宠爱。孙权为王以及称帝,打算立她为王后和皇后,而群臣的意见都是徐氏,孙权违背自己的心愿十多年。然而宫中都称步夫人为皇后,亲属上疏也以中宫相称。待步夫人去世,大臣们依着孙权的心意,请求追封她皇后的尊号,于是追赐印玺、绶带,策封说:“赤乌元年(238)闰月初一,皇帝说:呜呼皇后,思念皇后辅佐天命,与我一道承受天地。日夜恭敬虔诚,与我一样辛苦勤劳。修养优良品行端庄,从不失却礼仪。待人宽容慈惠,有贤淑美好之德。全国官民期望景仰,远近归心。朕因为战乱没有平定,天下尚未统一,也因为皇后本人高尚的情趣,常怀谦让之心,故此没有及时地授予名号。还以为皇后一定享有天年,永远跟着我亲身相与称颂上天的赐福。未料突然之间,她的寿命终止。朕恨自己的本意没有及早得到显明,哀伤皇后去世,未能尽享天福。哀悼之至,痛心疾首。现在派使持节丞相醴陵侯顾雍,捧册授号,与先逝的皇后一样受祭。魂若有灵,定会赞赏所受恩荣。呜呼哀哉!”将步夫人安葬在蒋陵。
吴主孙权王夫人传,吴主孙权的王夫人,琅王牙郡人。她因选妃入宫。黄武年间得孙权宠爱,生子孙和,其宠仅次于步氏。步氏死后,孙和被册立为太子,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,而全公主鲁班一向讨厌王夫人,故在孙权面前渐渐诬陷诽谤她。到孙权生重病时,就说王夫人显得很高兴,于是孙权狠狠地责骂王夫人。王夫人由此忧郁而死。孙和的儿子孙皓称帝后,追封王夫人为“大懿皇后”,她的三个弟弟都受封为侯。
吴主孙权王夫人传,吴主孙权的另一位王夫人,南阳人,也是因选妃入宫。嘉禾年间得孙权宠爱,生下儿子孙休。及至孙和被册立为太子,孙和的母亲显贵一时,其他嫔妃中受宠爱者,都被撵出宫外。王夫人出宫到公安,去世后就安葬在那儿。孙休登帝位后,派遣使者前往公安追尊她为“敬怀皇后”,改葬敬陵。王氏娘家无后人,故封她的同母弟弟文雍为亭侯。
吴主孙权潘夫人传,吴主孙权的潘夫人,会稽郡句章县人。她的父亲做过小官,因犯法被处死。潘夫人和姐姐一起被送进皇宫的织室,孙权见了她觉得她与一般女子不一样,于是召入后宫。得到宠幸后而有身孕,梦见有人将一个龙头送给自己,自己掩膝而受,由是生下孙亮。
赤乌十三年(250),孙亮被册立为太子,潘夫人请求允许自己的姐姐出宫嫁人,孙权答应听任之。次年,潘夫人被册立为皇后。她生性阴毒妒嫉,巧于谄媚,自进宫到去世,诬陷加害袁夫人等多人。孙权生病,她派人请教中书令孙弘关于当年吕后专制的事情。在侍候孙权时过分劳累,,故此虚弱而病倒,宫女们待她昏睡后,一起将她勒死,托辞说她暴病身亡。后来事情泄露,由此被处死六七人。孙权不久去世,潘夫人与他合葬于蒋陵。孙亮登帝位,任命潘夫人的姐夫谭绍为骑都尉,授以兵权。孙亮被废黜后,谭绍及其家属被遣返原籍庐陵郡。
孙亮全夫人传,孙亮的全夫人,是全尚的女儿。她的叔祖母全公主很喜欢她,每次进宫都带她一起去。及至潘夫人母子得到宠爱,全公主自认为与孙和的母亲有矛盾,于是劝孙权为潘夫人所生儿子孙亮娶全夫人,孙亮于是被立为太子。全夫人被册立为皇后,孙亮任命全尚为城门校尉,封爵都亭侯,代替滕胤为太常、卫将军,晋封为永平侯,录尚书事。当时全家一门封侯五人,全都管掌军队,其余的为侍郎、骑都尉,护卫在皇帝左右,自东吴立国以来,外戚贵盛显赫没有一家比得上的。及至魏国大将诸葛诞献出寿春城归附东吴,而全怿、全端、全..、全仪等却乘此机会都投降魏国,全熙因计谋泄露被杀,自是全氏家族开始衰败。时逢孙綝废黜孙亮,贬他为会稽王,后再贬他为候官侯。全夫人随从他到封地,定居在候官。全尚将家属迁徙到零陵郡,被追杀于其地。
孙休朱夫人传,孙休的朱夫人,朱据的女儿,孙休的姐姐朱公主所生。
赤乌末年(250),孙权为孙休娶朱氏为妃。孙休为琅王牙王,朱夫人随居丹杨。建兴年间,孙峻专擅朝政,王公家族都视他为祸害。全尚的妻子即是孙峻的姐姐,故此只有这位全公主帮助孙峻。起初,孙和当太子时,全公主诬陷诽谤王夫人,想废除孙和,而立鲁王为太子。朱公主不同意,故此两人有了怨恨。五凤年间,孙仪设谋杀孙峻,事情发觉后被处死。全公主因此说朱公主与孙仪同谋,孙峻枉杀朱公主。孙休很害怕,遣送朱夫人回建业,执手哭泣而告别。即到建业,孙峻又将她遣送回孙休身边。太平年间,孙亮知道朱公主被全公主所陷害,就追问朱公主的死因,全公主害怕说:“我实在不知,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、朱损说的。”孙亮杀死朱熊、朱损。朱损的妻子是孙峻的妹妹,孙綝更加忌恨孙亮,于是废黜孙亮,改立孙休。
永安五年(262),孙休册立朱夫人为皇后。孙休去世,群臣尊朱夫人为皇太后。孙鰑即位刚一个多月,就贬她为景皇后,居住的后宫为安定宫。
甘露元年(265)七月,被逼而死,与孙休合葬于定陵。
孙和何姬传孙和的何姬,丹杨郡句容县人。父亲何遂,本为骑士出身。孙权曾巡游各军营地,何姬在路旁观看,孙权望见她,见她长得不同一般,于是命令宦官将她召入宫中,赐给儿子孙和。后来生个男孩,孙权大喜,取名为彭祖,这就是孙皓。太子孙和被废黜后,后为南阳王,居住长沙。孙亮即位,孙峻辅佐朝政。孙峻一向讨好全公主,全公主与孙和的母亲不和,于是劝说孙峻将孙和迁居到新都,派使者赐孙和死,孙和嫡妃张氏也自杀身亡。何姬说:“如果都跟着去死,谁人来抚孤育小?”于是抚养孙鰑及他三个弟弟。孙皓即位以后,追尊孙和为“昭献皇帝”,尊何姬为“昭献皇后”,所居后宫为升平宫。一个多月后,晋封何姬为皇太后。又册封何氏的弟弟何洪为永平侯,何蒋为溧阳侯,何植为宣城侯。何洪去世,他的儿子何邈继承爵位,为武陵监军,后被晋军所杀。何植官至大司徒。吴末昏乱,何氏骄横犯上,子弟们横行霸道,百姓们以他们为祸患。故此民间讹传说“孙皓已久死,立者何氏子”。
孙皓滕夫人传,孙皓的滕夫人,是已故太常滕胤的族女。滕胤被灭族后,夫人的父亲滕牧,因为与滕胤关系疏远而被迁徙到边僻郡地。孙休即位后,大赦全国,故滕牧一家由此得还,孙休任命滕牧为五官中郎。孙皓被封为乌程侯,娶滕牧女儿为妃。孙皓继位登基后,册立滕夫人为皇后,封滕牧为高密侯,任命他为卫将军,总领尚书事务。后来朝臣们考虑到滕牧是皇帝的亲尊贵戚,常推举他向皇帝孙皓谏诤。而滕夫人所受宠幸渐渐丧失,孙皓对她日益不欢喜,孙皓母亲何姬常左右着他的行为。又太史说,于国家运数而言,皇后不可更换,孙皓迷信巫觋,故此滕夫人才未被废黜,常年供养在升平宫。滕牧被遣发至苍梧郡,虽说他的爵位没有被夺,其实也即是流放,于是他在前往苍梧的途中忧郁而死。皇后宫中的官员,都不过凑数而已,只是滕夫人仍与过去一样能接受朝贺和上表上疏。而孙皓的各位嫔妃,大多佩带着皇后玺、绂。天纪四年(280),滕夫人随孙皓被迫迁到洛阳。
孙破虏吴夫人,吴主权母也。本吴人,徙钱唐,早失父母。与弟景居。孙坚闻其才貌,欲娶之。吴氏亲戚嫌坚轻狡,将拒焉,坚甚以惭恨。夫人谓亲戚曰:“何爱一女以取祸乎?如有不遇,命也。”于是遂许为婚,生四男一女。
景常随坚征伐有功,拜骑都尉。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,讨故太守周昕,遂据其郡。
孙策与孙河、吕范依景,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。郎败走。会为刘繇所迫,景复北依术,术以为督军中郎将,与孙贲共讨樊能、于麋于横江,又击笮融、薛礼于秣陵。时策被创牛渚,降贼复反,景攻讨,尽禽之。从讨刘繇,繇奔豫章,策遣景、贲到寿春报术。术方与刘备争徐州,以景为为广陵太守。术后僭号。策以书喻术,术不纳,便绝江津,不与通,使人告景。景即委郡东归,策复以景为丹扬太守。汉遣议郎王誧衔命南行,表景为扬武将军,领郡如故。
及权少年统业,夫人助治军国,甚有补益。建安七年,临薨,引见张昭等,属以后事,合葬高陵。
八年,景卒宫,子奋授兵为将,封新亭侯,卒。子安嗣,安坐党鲁王霸死。奋弟祺嗣,封都亭侯,卒。子纂嗣。纂妻即滕胤女也,胤被诛,并遇害。
吴主权谢夫人,会稽山阴人也。父煚,汉尚书郎、徐令。权母吴,为权聘以为妃,爱幸有宠。后权纳姑孙徐氏,欲令谢下之,谢不肯,由是失志。早卒。后十余年,弟承拜五官郎中,稍迁长沙东部都尉、武陵太守,撰《后汉书》百余卷。
吴主权徐夫人,吴郡富春人也。祖父真,与权父坚相亲,坚以妹妻真,生琨。琨少仕州郡,汉末扰乱,去吏,随坚征伐有功,拜偏将军。坚薨,随孙策讨樊能、于糜等于横江,击张英于当利口。而船少,欲驻军更求。琨母时在军中,谓琨曰:“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,则不利矣,如何可驻邪?宜伐芦苇以为泭,佐船渡军。”琨具启策,策即行之。众悉俱济,遂破英,击走笮融、刘繇,事业克定。策表琨领丹杨太守,会吴景委广陵来东,复为丹杨守。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,从破庐江太守李术,封广德侯,迁平虏将军。后从讨黄祖,中流矢卒。
琨生夫人,初适同郡陆尚。尚卒,极为讨虏将军在吴,聘以为妃,使母养子登。后权迁移,以夫人妒忌,废处吴。积十余年,权为吴王及即尊号,登为太子,群臣请立夫人为后,权意在步氏,卒不许。后以疾卒。兄矫,嗣父琨侯,讨平山越,拜偏将军,先夫人卒,无子。弟祚袭封,亦以战功至(于)芜湖督、平魏将军。
吴主权步夫人,临淮淮阴人也。与丞相骘同族。汉末,其母携将徙庐江,庐江为孙策所破,皆东渡江,以美丽得幸于权,宠冠后庭。生二女,长曰鲁班,字大虎,前配周瑜子循,后配全琮。少曰鲁育,字小虎,前配朱据,后配刘纂。
夫人性不妒忌,多所推近,故久见爱待。权为王及帝,意欲以为后,而群臣议在徐氏,权依违者十余年,然宫内皆称皇后,亲戚上疏称中宫。及薨,臣下缘权指,请追正名号,乃赠印绶,策命曰:“惟赤乌元年闰月戊子,皇帝曰:呜呼皇后,惟后佐命,共承天地。虔恭夙夜,与朕均劳。内教修整,礼义不愆。宽容慈惠,有淑懿之德。民臣悬望,远近归心。朕以世难未夷,大统未一,缘后雅志,每怀谦损。是以于时未授名号,亦必谓后降年有永,永与朕躬对扬天休。不寤奄忽,大命近止。朕恨本意不早昭显,伤后殂逝,不终天禄。愍悼之至,痛于厥心。今使使持节丞相(醴陵亭侯雍)奉策授号,配食先后。魂而有灵,嘉其宠荣。呜呼哀哉!”葬于蒋陵。
吴主权王夫人,琅邪人也。夫人以选入宫,黄武中得幸,生(孙)和,宠次步氏。
步氏薨后,和立为太子,权将立夫人为后,而全公主素憎夫人,稍稍谮毁。及权寝疾。
言有喜色,由是权深责怒,以忧死。和子皓立,追尊夫人曰大懿皇后,封三弟皆列侯。
吴主权王夫人,南阳人也。以选人宫,嘉禾中得幸,生(孙)休。及和为太子,和母贵重,诸姬有宠者,皆出居外。夫人出公安,卒,因葬焉。休即位,遣使追尊曰敬怀皇后,改葬敬陵。王氏无后,封同母弟文雍为亭侯。
吴主权潘夫人,会稽句章人也。父为吏,坐法死。夫人与姊俱输织室,权见而异之,召充后宫。得幸有娠,梦有以龙头授己者,己以蔽膝受之,遂生(孙)亮。赤乌十三年,亮立为太子,请出嫁夫人之姊,权听许之。明年,立夫人为皇后。性险妒容媚,自始至卒,谮害袁夫人等甚众。权不豫,夫人使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。侍疾疲劳,因以羸疾,诸宫人伺其昬卧,共缢杀之,托言中恶。后事泄,坐死者六七人。权寻薨,合葬蒋陵。孙亮即位,以夫人姊婿谭绍为骑都尉,授兵。亮废,绍与家属送本部庐陵。
孙亮全夫人,全尚女也。(尚)从祖母公主爱之,每进见辄与俱。及潘夫人母子有宠,全主自以与孙和母有隙,乃劝权为潘氏男亮纳夫人,亮遂为嗣。夫人立为皇后,以尚为城门校尉,封都亭侯,代滕胤为太常、卫将军,进封永平侯,录尚书事。时全氏侯有五人,并典兵马。其余为侍郎、骑都尉,宿卫左右,自吴兴,外戚贵盛莫及。及魏大将诸葛诞以寿春来附,而全怿、全端、全祎、全仪等并因此际降魏。全熙谋泄见杀,由是诸全衰弱。会孙綝废亮为会稽王,后又黜为候官侯。夫人随之国,居候官,尚将家属徙零陵,追见杀。
孙休朱夫人,朱据女,休姊公主所生也。赤乌末,权为休纳以为妃。休为琅邪王,随居丹杨。建兴中,孙峻专政,公族皆患之。全尚妻即峻姊。故惟全主佑焉。初,孙和为太子时,全主谮害王夫人,欲废太子,立鲁王,朱主不听,由是有隙。五凤中,孙仪谋杀峻,事觉被诛。全主因言朱主与仪同谋,峻枉杀朱主。休惧,遣夫人还建业,执手泣别。既至,峻遣还休。太平中,孙亮知朱主为全主所害,问朱主死意?全主惧曰:“我实不知,皆据二子熊、损所白。”亮杀熊、损。损妻是峻妹也,孙綝益忌亮,遂废亮,立休。永安五年,立夫人为皇后。休卒,群臣尊夫人为皇太后,孙皓即位月余,贬为景皇后。称安定宫。甘露元年七月,见逼薨,合葬定陵。
孙和何姬,丹杨句容人也。父遂,本骑士。孙权尝游幸诸营,而姬观于道中,权望见异之,命宦者召入,以赐子和。生男,权喜。名之曰彭祖,即皓也。太子和既废,后为南阳王,居长沙。孙亮即位,孙峻辅政。峻素媚事全主,全主与和母有隙,遂劝峻徙和居新都,遣使赐死,嫡妃张氏亦自杀。何姬曰:“若皆从死,谁当养孤?”遂拊育皓及其三弟。皓即位,尊和为昭献皇帝,何姬为昭献皇后,称升平宫,月余,进为皇太后。
封弟洪永平侯,蒋溧阳侯,植宣城侯。洪卒,子邈嗣,为武陵监军,为晋所杀。植官至大司徒。吴末昏乱,何氏骄僭,子弟横放,百姓患之。故民讹言“皓久死,立者何氏子”
云。
孙皓滕夫人,故太常胤之族女也。胤夷灭,夫人父牧,以疏远徙边郡。孙休即位,大赦,得还,以牧为五官中郎。皓既封乌程侯,聘牧女为妃。皓即位,立为皇后,封牧高密侯,拜卫将军,录尚书事。后朝士以牧尊戚,颇推令谏争。而夫人宠渐衰,皓滋不悦,皓母何恒左右之。又太史言,于运历,后不可易,皓信巫觋,故得不废,常供养升平宫。牧见遣居苍梧郡,虽爵位不夺,其实裔也,遂道路忧死。长秋官僚,备员而已,受朝贺表疏如故。而皓内诸宠姬,佩皇后玺绂者多矣。天纪四年,随皓迁于洛阳。
评曰:《易》称“正家而天下定”。《诗》云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”。诚哉,是言也!远观齐桓,近察孙权,皆有识士之明,杰人之志,而嫡庶不分,闺庭错乱,遗笑古今,殃流后嗣。由是论之,惟以道义为心、平一为主者,然后克免斯累邪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无忧古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xian000.com/wenzhang/11738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