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齐书_列传卷四十三译文
-
查阅典籍:《北齐书》——「北齐书·列传卷四十三」原文
李稚廉,赵郡高邑人。齐州刺史李义深的弟弟。稚廉从小就清心寡欲,还是儿童的时候,从来不对家人提出什么请求。有一次家人故意给他金实,他却始终不要,强塞给他,就扔到地上。州牧看他虽然年纪小却不自私,所以就叫他稚廉。稚廉聪明好学,十五岁就已经熟读了五经章句。正赶上葛荣作乱,郡中混乱,来到京城避难。永安年间,初为奉朝请。普泰初年,授开府记室、龙骧将军、广州征南府绿事参军,没有去上任。不久改任开府谘议参军事、前将军。
天平年间,高祖提拔稚廉任泰州开府长史、平北将军。他与将士们和睦相处,军民关系融洽。高祖多次到河东,很叹赏他的才干。改任世宗骠骑府长史。下诏说,济州是水陆要地,时常接待梁的使者,尤其需要一个得力之人,世宗推荐稚廉,任济州仪同长史。又改任瀛州长史。高祖经过冀州时,检查河北六州全部的文书簿籍,核对户的增减。这些都是高祖亲自分派布置,骑马行军,检查所需要的簿籍,头绪繁多,却必须立即准备妥当。稚廉能随机应变,马上办好,他经常提前作好准备,与高祖的要求相符合,从而成为其他各州的榜样。高祖回头对司马子如说:“看稚廉处理事情,足以让人心情愉快。”于是召集文武几万人,让郎中杜弼宣布皇上的旨意,慰劳稚廉,并且责问各州长史、太守县令等,其他人都一齐谢罪,衹有稚廉上前谢恩,旁观的人都很感叹羡慕。这一天,高祖赏给他牛和酒。回到并州后高祖把造件事告诉了世宗。世宗高兴地对别人说:“我可算是善于发现人才了。”
世宗继承高祖后,召稚廉来到晋阳,在自己府中作属官。世宗对杜弼说:“并州是成就帝业之地,需要有好的长史,你们可以推荐自己了解的人。”当时各人都推举了自己认为称职的人,不合世宗的意。众人一时没有说话。世宗便对陈五尘说:“我告诉你一位优秀的长史,就是李稚麈。”于是任他并州长史。稚廉经常出入世宗的府第,和盐迺圭组等六人并称为馆客,用上宾的礼节招待他们。
丢堡初,任安南将军、主愿型太守。题担曾经召见他,向他咨询治国的方略,谈及政策刑罚宽严,题担主张严刑峻法,歪陨坚持认为遣一主张是错误的,显祖很不高兴。他说到杨情时,误说成扰公。因为回答不得体,被任命为济阴郡太守,带酉兖州刺史。召入任太府少卿,不久改任廷尉少卿,升太尉长史。肃宗即位后,兼散骑常侍、省方大使。巡察回来后,他所上的奏章大都被采纳。任金业刺史时,也有政绩,任期未满,又代理坏处刺史。回到朝内,授兼太仆卿,改任大司农卿、赵业大中正。玉堑元年,加授骠骑大将军、大理卿,当时以公允正直著称。任南青州刺史,时间不长,召入任并州省都官尚书。武平五年三月,死于置扰,时年六十七岁。追赠仪同三司,信州、义州刺史,吏部尚书。
挝述,字昼盖,鲤蓝县人。父亲堑轨,任廷尉卿、辽刺史。挝述有才干,十八岁就做了渣征束府鉴曹参军。高道穆任御史中尉时,启奏朝廷任挝述为御史。改任大司马清河王的开府记室参军,兼司徒主簿。太昌年间,任尚书三公郎中,以公正干练著称。天平年间,对过去史实加以增删写成《麟趾新格》,书中的名分和法律条目都是他删定的。凿的散骑常侍陆晏子、沈警来访问,朝廷任命封述兼任通直郎出使梁朝。回来后,改任世塞大将军府从事中郎,监察京畿事宜。武定五年,任彭城太守、本郡都督,两次代理束徐州刺史。武定七年,任廷尉少卿。八年,兼任给事黄门侍郎。齐立国后,封述和李奖等八人充任大使,巡视各地,访问民间疾苦。天保三年,任清河太守,升司徒左长史,管理束都事宜,不久任海州刺史。大宁元年,召入任大理卿。河清三年,命他和录尚书赵彦深、仆射魏收、尚书阳休之、国子祭酒马敬德等人商议制定法律。天统元年,升度支尚书。三年,改任五兵尚书,加仪同二司。武平元年,任南兖州刺史,任满回朝,任左光禄大夫,又任殿中尚书。
封述长时间担任执法官员,熟悉法律条文,裁断公乎,深受当时人称赞。他家中广积财产,非常富有,但丝毫不赠送给别人,即使至亲好友贫病交加,也绝不救济,朝野舆论很鄙弃他的为人。外表方正却免不了攀附权贵,趋炎附势,受到别人的讥笑。他的前妻是河内司马氏,一儿子娶陇西李士元的女儿,送了许多财礼,到快要举行婚礼时,还为相差悬殊而争论不休。封述忽然拿出供养的画像对着李士元打画像发誓,士元笑着说:“封公从哪裹弄来的应急像,要发誓便拿出来用。”一儿子娶范阳卢庄之的女儿.封述又到卢府去诉苦说:“想送给你家骡子吧,又怕你嫌腿跛,送给你们土地,又怕你嫌盐碱地出产不多,送铜器又嫌古老而无用处。”所作所为都极其吝啬,经常被别人议论纷纷。
儿子封元,武平末年任太子舍人。
封述的弟弟封询,字景文,任魏员外郎,武定年间任永安公开府法曹,升任尚书起部郎中,改任三公郎,出任束平原郡太守,升定州长史,又任河间郡太守,召入任尚书左丞,又任济南太守。隋开皇年间去世。封询涉猎经史,清白自守,历任各职都非常有才干,治理地方很有成绩,百姓和官吏都很敬重爱戴他。
许惇,字季良,高阳新城人。父亲许护,任魏高阳、章武二郡太守。许惇高见卓识而敏捷,善于从政作官,任司徒主簿,因为善于判断,为人所知,被称为入铁主簿。逐渐升至阳平太守。当时都城迁到邺,阳平成为京畿郡,为满足军队和都城的供应,收取赋税没有标准,而且朝中权贵到处请托征求无度,许惇想尽办法妥善处理,使上下人等都没有怨言。阳平郡被治理得成为天下第一,皇上特别加以赏赐,画了他的画像挂在宫裹,并且颁布全国。改任魏郡尹,出任齐州刺史,改任梁州刺史,都治理得很有成绩。升任大司农。侯景叛乱,王思政进据颖城,朝廷派军队讨伐,许惇负责运粮,使军队的粮食没有短缺。引来洧水灌城,就是许惇提出的策略。改任殿中尚书。许惇的胡须长得很漂亮,一直垂到腰部,尚书省的人都叫他长鬣公。有一次显祖喝酒喝得高兴,握着他的胡子称赞不已,并用刀割断,衹剩下一把长。许惇害怕了,从此再也不敢留长胡子,人们就又叫他齐须公。世祖登基后,领御史中丞,任胶州刺史。不久召入朝廷任司农卿,又改任大理卿,两次任度支尚书,历任太子少保、少师、光禄大夫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尚书右仆射、特进,赐爵万年县子,享受下邳郡干禄。因为年老辞官回家,三年后去世。
许惇年经时纯真正直,年老后变得很轻浮。齐朝的官制,本州大中正要由京官担任。和他同郡的邢邵任中书监,德高望重,他为了与邢邵竞争大中正,就去依附宋钦道,使邢邵出任刺史,朝中大臣很鄙视他。许惇虽然长久在朝为官,历任的官职很高,和邢邵、魏收、阳休之、崔劫、徐之才等人并驾齐驱,其他人谈论经史,吟诗作赋,互相开玩笑,欢笑满堂,他却不会激烈辩论,又没有学问,所以有时就默默坐着,有时靠着几案打瞌睡,名流非常轻视他。
儿子许文纪,武平末年任度支郎中。文纪弟塞经,勤学苦读,为人方正雅达,从来不做违反法度的事,从来不说开玩笑的话。武平末年,任殿中侍御史。隋开皇初,任侍御史,兼通直散骑常侍,做了访问速的副使,主爵侍郎。死时官任扭业长史。
注堡的兄长盏逻,字健让,有才干,划旦年间任垩愿太守,去世,追赠值塑刺史。他的儿子注塞壶,任司徒掾。
羊烈,字信卿,泰山钜平人。晋太仆卿羊玛第八世孙,魏梁州刺史羊祉弟弟的儿子。父亲羊灵珍,任魏兖州别驾。羊烈小时候很聪明,注重自身的修养,有成年人的风范。喜好读书,能清谈名理,以玄学知名。魏孝昌年间,羊烈的堂兄羊侃任太守,割据本郡起兵作乱。羊烈暗中知道了他的阴谋,害怕会祸及全家,就和堂兄广平太守羊敦骑快马赶到洛阳告发。朝廷要重赏他,羊烈对别人说:“造就好比是砍掉自己的手来保住整个身体,保存重要的,岂是藉助堂兄的失败为自己谋利呢?”最终也没接受奖赏。
二十岁时,州裹征用他任主簿,兼治中从事。刺史本来正为吏事忧虑,羊烈凭着办事干练而被信任。开始作官时任太师咸阳王行参军,升任秘书郎。显祖初为仪同三司,开府时,任命羊烈为仓曹参军事。天保初,任太子步兵校尉、轻车将军,不久改任并省比部郎中,任司徒属,屡任尚书祠部,左、右民郎中,都很称职。九年,任阳平太守,治理以能干出名。这时,各地常发生蝗灾,但阳平境内却一点蝗虫没有,皇上下诏书予以褒奖。皇建二年,升光禄少卿,加龙骧将军、兖州大中正,加号平南将军。天统年间,任太中大夫,兼光禄少卿。武平初,任骠骑将军、义州刺史,不久因年老多病回家。周大象年间去世。
羊烈家世代操守清白,家庭注重品德修养,受到世人的称赞,家中的女子从来没有改嫁的。魏太和年间,在兖州造了一所尼寺,女子守寡又没有子女的都出家作了尼姑,而且都严守戒律。天统年间,羊烈和尚书毕义云争夺兖州大中正的职位,毕义云是历代公卿世家,所以他说,我家几代任本州刺史,而你家累世都是我家下属。羊烈回答说:“你家自从毕轨被杀以后,就一直没出现过杰出人才,现在的刺史都是战场上征战得来的,你有什么资格说话。哪裹比得上我家汉任河南尹,晋任太傅,名声操守、学识品德,流芳百世。况且男人雅正,女子贞节,足以称得上第一,其他方面也都值得大家赞扬。”他这样说是为了讽刺毕义云内室污乱淫秽。
羊祉的儿子羊深,任魏中书令。羊深的儿子羊肃,因学问高深知名于世,任世宗大将军府束合祭酒。干明初,任冀州治中。赵郡王为大使巡视时,羊肃被认定做事拖拉不能胜任而解职,朝中大臣讨论后认为他没有罪过,不久又官复原职。天统初,升南兖州长史。武平年间,进入文林馆编撰书籍,不久出任武德郡太守。
羊烈的弟弟羊脩,有才干,大宁年间任尚书左丞去世。他的儿子羊玄正,武平末年任将作丞。隋开皇年间任民部侍郎。死于陇西郡赞治任。
源彪,字文宗,西平乐都人。父亲源子恭,为魏中书监、司空,文献公。文宗学习机智灵敏,年轻时就有声誉。魏孝庄帝永安年间,由于父亲的功绩赐爵临头县伯,任员外散骑常侍。玉垩四年,任痉大中正。因为父亲守丧解职。武定初,服丧期满,吏部征召领司徒记室,加平束将军。世宗负责铨选官吏,淘汰不合格台官,任命文宗为尚书祠部郎中,仍然领记室参军。改任太子洗马。天保元年,任太子中舍人。干明初,出任范阳郡太守。
皇建二年,任泾州刺史。文宗待人很宽厚讲究信义,使边境地区很稳定,受到邻国的敬重,在他任前被掠走的人口,大多都被放了回来。天魉初年,入朝任吏部郎中,升御史中丞,依旧典选官员。不久改任散骑常侍,仍然摄管吏部,加骠骑大将军。正赶上秦州刺史宋嵩死去,朝廷考虑到秦州是边疆地区,就委派文宗去治理泾州,成绩很突出,任秦州刺史,乘坐驿站车马到府上任,特别赏给他后部鼓吹。文宗治理秦州时如同在泾州一样。李孝贞访问陈,陈主对他说:“查国派源文宗到瓜步来,我们两国算是真正的通好。”不久加授仪同三司。武平二年,征入领国子祭酒。三年,改秘书监。
陈将吴明彻入侵淮南,历阳、瓜步相继失守。在起居省赵彦深暗地向文宗征求意见说:“吴明彻强横跋扈,已经造成了这样的危害,我妨碍贤者之路已久,心中又急又怕,如今的形势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?老弟过去在泾州,很熟悉江淮之间的情况,该用什么方法抵抗敌人的入侵呢?”文宗回答说:“我受国家的大恩,没有来得及报答,如果有什么见解,怎么敢不说出来呢。衹是朝廷一定不会让将领们有过多的军队,少于几千人,又不能和江南的军队交锋,命令大将出征,反而成了送到对方口中的食物。尉破胡的人品,是皇上所熟知的。既不能进军,又不能退兵,惨败的结局,已经指曰可待。军队出征并且可以班师,这是朝廷内外都很挂心的事情,倘若哪一天出现差错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所以如今制定策略,不能连续变动。国家重视淮南,稍一不慎就会很快失守。按照我的计策,不如全权委托给王琳,在淮南招募三四万人,大家风俗习惯相同,自然能够拼死作战,同时派原来的将领到淮北招兵买马,就足以守卫。王琳很显然不会投降昙顼,所以我认为这是最好的计谋。如果不能推心置腹地对待王琳,派别人去带兵牵制,很快会招来大祸,决不可如此。”彦深叹惜说:“老弟这计谋,足以决胜千里,衹是大家争论了十几天,都不肯听从。世事已经到了这一地步,真是一言难尽。”二人相对而泣。
武平七年,周武帝消灭了齐国,源彪和阳休之、袁聿修等十八人同时奉命进京,授仪同大将军、司成下大夫。隋开皇初年,任莒州刺史,到州上任,因为生病而解职。开皇六年去世,时年六十六岁。源文宗出身于贵族而在朝中任要职,才识敏捷,因能干受到重用。但是他喜欢结交权贵,所以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善于攀龙附凤。
源彪的儿子源师,小时候就勤奋好学,能明辨是非有见识,尤其以善于处理刑事诉讼知名。河清初年,任司空参军事,历任侍御史、太常丞、尚书左外兵郎中。隋开皇年间,任尚书比部、考功侍郎。大业初年,死于大理少卿任上。
文宗的弟弟文举,也有才干,历任尚书比部、二千石郎中,定州长史,带中山郡太守。死时官任太尉长史。
文宗叔伯兄源楷,字那延,有器度才干,擅长草书和隶书。历任尚书左民郎中、治书侍御史、长乐、中山郡太守、京畿长史、黄门郎、假仪同三司。
齐灭亡后,朝中知名大臣到周的有:度支尚书五恺伯,是塾塞盛皇帝的后代,清心寡欲,明于事理。年轻时就担任重要官职,如尚书郎、治书侍御史,司徒左长史、数郡太守、光州刺史,每一次任职都能做出成绩。任度支尚书时,朝政荒废,国家危难,储备奇缺,赋税繁多。脩伯忧国如忧家,体恤民生疾苦,以拯救天下为己任,孜孜不倦地和宰相谋划,与录尚书唐邕交换意见决定取舍,对国家大有益处。周授任他仪同大将军、载师大夫。他的事迹在史书中缺乏记载。所以不能写入列传。北齐末年,还有并州省尚书陇酉圭墨、散骑常侍匡乐荡王盏都以才干知名。在周、隋二朝都做了大官。
论曰:李稚廉等人才能出众,不同任职都能带来好名声。封述积聚财产,由于过于吝裔,损害了威望,许季良受学识浅薄的拖累,源文宗因攀附权贵被鄙视。羊烈、李稚廉二人是具备全面美德的人,君子士大夫对自身的修养怎么能不慎重呢!
赞曰:这几位贤良大臣,办事忠心耿耿,在生时遭到别人的非议,去世后却显出清白的操守。挝、逊、盏三人,最终也有了污点。
李稚廉,赵郡高邑人也。齐州刺史义深之弟。稚廉少而寡欲,为儿童时,初不从家人有所求请。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,终不取,强付,辄掷之于地。州牧以其蒙稚而廉,故名曰稚廉。聪敏好学,年十五,颇寻览五经章句。属葛荣作乱,本郡纷扰,违难赴京。永安中,释褐奉朝请。普泰初,开府记室、龙骧将军、广州征南府录事参军,不行。寻转开府咨议参军事、前将军。
天平中,高祖擢为泰州开府长史、平北将军。稚廉缉谐将士,军民乐悦。高祖频幸河东,大相嗟赏。转为世宗骠骑府长史。诏以济州控带川陆,接对梁使,尤须得人,世宗荐之,除济州仪同长史。又迁瀛州长史。高祖行经冀州,总合河北六州文籍,商校户口增损。高祖亲自部分,多在马上,征责文簿,指景取备,事绪非一。稚廉每应机立成,恒先期会,莫不雅合深旨,为诸州准的。高祖顾谓司马子如曰:"观稚廉处分,快人意也。"因集文武数万人,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,仍诘诸州长史、守令等,诸人并谢罪,稚廉独前拜恩,观者咸叹美之。其日,赐以牛酒。高祖还□,以其事告世宗。世宗喜而语人曰:"吾足知人矣。"
世宗嗣事,召诣晋阳,除霸府掾。谓杜弼曰:"□州王者之基,须好长史,各举所知。"时互有所称,[一]皆不允。□人未答。世宗乃谓陈元康曰:"我教君好长史处,李稚廉即其人也。"遂命为□州长史。常在世宗第内,与陇西辛术等六人号为馆客,待以上宾之礼。
天保初,除安南将军、太原郡守。显祖尝召见,问以治方,语及政刑宽猛,帝意深文峻法,稚廉固以为非,帝意不悦。语及杨愔,误称为杨公。以应对失宜,除济阴郡守,带西兖州刺史。征拜太府少卿,寻转廷尉少卿,迁太尉长史。肃宗即位,兼散骑常侍、省方大使。行还,所奏多见纳用。除合州刺史,亦有政绩,未满,行怀州刺史。还朝,授兼太仆卿,转大司农卿、赵州大中正。天统元年,加骠骑大将军、大理卿,世称平直。为南青州刺史,未几,征为□省都官尚书。武平五年三月,卒于晋阳,年六十七。赠仪同三司、信义二州刺史、吏部尚书。
封述,字君义,渤海蓨人也。父轨,廷尉卿、济州刺史。述有干用,年十八为济州征东府铠曹参军。高道穆为御史中尉,启为御史。迁大司马清河王开府记室参军,兼司徒主簿。太昌中,除尚书三公郎中,以平干称。天平中,增损旧事为麟趾新格,其名法科条,皆述删定。梁散骑常侍陆晏子、沈警来聘,以述兼通直郎使梁。还,迁世宗大将军府从事中郎,监京畿事。武定五年,除彭城太守、当郡督,再行东徐州刺史。武定七年,除廷尉少卿。八年,兼给事黄门侍郎。齐受禅,与李□等八人充大使,巡省方俗,问民疾苦。天保三年,除清河太守,迁司徒左长史,行东都事,[二]寻除海州刺史。大宁元年,征授大理卿。河清三年,□与录尚书赵彦深、仆射魏收、尚书阳休之、国子祭酒马敬德等议定律令。天统元年,迁度支尚书。三年,转五兵尚书,加仪同三司。武平元年,除南兖州刺史,更满还朝,除左光禄大夫,又除殿中尚书。
述久为法官,明解律令,议断平允,深为时人所称。而厚积财产,一无馈遗,虽至亲密友贫病困笃,亦绝于拯济,朝野物论甚鄙之。外貌方整而不免请谒,□避进趋,颇致嗤骇。前妻河内司马氏。一息,为娶陇西李士元女,大输财娉,及将成礼,犹竞悬违。述忽取供养像对士元打像作誓,士元笑曰:"封公何处常得应急像,须誓便用。"一息娶范阳卢庄之女。述又径府诉云:"送□乃嫌□跛,评田则云咸薄,铜器又嫌古废。"皆为吝啬所及,每致纷纭。子元,武平末太子舍人。
述弟询,字景文。魏员外郎,武定中永安公开府法曹,稍迁尚书起部郎中,转三公郎,出为东平原郡太守,迁定州长史,又除河间郡守,入为尚书左丞,又为济南太守。隋开皇中卒。询窥涉经史,清素自持,历官皆有干局才具,治郡甚着声绩,民吏敬而爱之。
许惇,字季良,高阳新城人也。父护,魏高阳、章武二郡太守。惇清识敏速,达于从政,任司徒主簿,以能判断,见知时人,号为入铁主簿。稍迁阳平太守。当时迁都邺,阳平即是畿郡,军国责办,赋敛无准,又勋贵属请,朝夕征求,惇并御之以道,上下无怨。治为天下第一,特加赏异,图形于阙,诏颁天下。迁魏尹,出拜齐州刺史,转梁州刺史,治并有声。迁大司农。会侯景背叛,王思政入据颍城,王师出讨,惇常督漕,军无乏绝。引洧水灌城,惇之策也。迁殿中尚书。惇美须髯,下垂至带,省中号为长鬣公。显祖尝因酒酣,握惇须髯称美,遂以刀截之,唯留一握。惇惧,因不复敢长,时人又号为齐须公。世祖践祚,领御史中丞,为胶州刺史。寻追为司农卿,又迁大理卿,再为度支尚书,历太子少保、少师、光禄大夫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尚书右仆射、特进,赐爵万年县子,食下邳郡干。以年老致仕于家,三年卒。[三]
惇少纯直,晚更浮动。齐朝体式,本州岛大中正以京官为之。同郡邢卲为中书监,德望甚高,惇与卲竞中正,[四]遂冯附宋钦道,出卲为刺史,朝议甚鄙薄之。虽久处朝行,历官清显,与邢卲、魏收、阳休之、崔劼、徐之才之徒比肩同列,诸人或谈说经史,或吟咏诗赋,更相嘲戏,欣笑满堂,惇不解剧谈,又无学术,或竟坐杜口,或隐几而睡,深为胜流所轻。
子文纪,武平末度支郎中。文纪弟文经,勤学方雅,身无择行,口无戏言。武平末,殿中侍御史。隋开皇初侍御史,兼通直散骑常侍,聘陈使副,主爵侍郎。卒于相州长史。
惇兄逊,字仲让,有干局,干明中平原太守,卒,赠信州刺史。逊子文高,司徒掾。
羊烈,字信卿,太山巨平人也。晋太仆卿琇之八世孙,魏梁州刺史祉之弟子。父灵珍,魏兖州别驾。烈少通敏,自修立,有成人之风。好读书,能言名理,以玄学知名。魏孝昌中,烈从兄侃为太守,据郡起兵外叛。烈潜知其谋,深惧家祸,与从兄广平太守敦驰赴洛阳告难。朝廷将加厚赏,烈告人云:"譬如斩手全躯,所存者大尔,岂有幸从兄之败以为己利乎?"卒无所受。
弱冠,州辟主簿,又兼治中从事。刺史方以吏事为意,以干济见知。释巾太师咸阳王行参军,迁秘书郎。显祖初为仪同三司,开府。仓曹参军事。[五]天保初,授太子步兵校尉、轻车将军,寻迁□省比部郎中,除司徒属,频历尚书祠部,左、右民郎中,所在咸为称职。九年,除阳平太守,治有能名。是时,频有灾蝗,犬牙不入阳平境,□书褒美焉。皇建二年,迁光禄少卿,加龙骧将军、兖州大中正,又进号平南将军。天统中,除太中大夫,兼光禄少卿。武平初,除骠骑将军、义州刺史,寻以老疾还乡。周大象中卒。
烈家传素业,闺门修饰,为世所称,一门女不再醮。魏太和中,于兖州造一尼寺,女寡居无子者并出家为尼,咸存戒行。烈天统中与尚书毕义云争兖州大中正。义云盛称门阀,云我累世本州岛刺史,卿世为我家故吏。烈答云:"卿自毕轨被诛以还,寂无人物,近日刺史,皆是疆埸之上彼此而得,何足为言。岂若我汉之河南尹,晋之太傅,名德学行,百代传美。且男清女贞,足以相冠,自外多可称也。"盖讥义云之帷薄焉。
祉子深,魏中书令。深子肃,以学尚知名,世宗大将军府东合祭酒。干明初,冀州治中。赵郡王为巡省大使,肃以迟缓不任职解,朝议以肃无罪,寻复之。天统初,迁南兖州长史。武平中,入文林馆撰书,寻出为武德郡守。
烈弟修,有才干,大宁中卒于尚书左丞。子玄正,武平末将作丞。隋开皇中民部侍郎。卒于陇西郡赞治。
源彪,字文宗,西平乐都人也。父子恭,魏中书监、司空,文献公。文宗学涉机警,少有名誉。魏孝庄永安中,以父功赐爵临颍县伯,除员外散骑常侍。天平四年,凉州大中正。遭父忧去职。武定初,服阕,吏部召领司徒记室,加平东将军。世宗摄选,沙汰台郎,以文宗为尚书祠部郎中,仍领记室。转太子洗马。天保元年,除太子中舍人。干明初,出为范阳郡守。
皇建二年,拜泾州刺史。文宗以恩信待物,甚得边境之和,为□人所钦服,前政被抄掠者,多得放还。天统初,入为吏部郎中,迁御史中丞,典选如故。寻除散骑常侍,仍摄吏部,加骠骑大将军。属秦州刺史宋嵩卒,朝廷以州在边垂,以文宗往莅泾州,颇着声绩,除秦州刺史,乘传之府,特给后部鼓吹。文宗为治如在泾州时。李孝贞聘陈,陈主谓孝贞曰:"齐朝还遣源泾州来瓜步,直可谓和通矣。"寻加仪同三司。武平二年,征领国子祭酒。三年,迁秘书监。
陈将吴明彻寇淮南,历阳、瓜步相寻失守。[六]赵彦深于起居省密访文宗曰:"吴贼侏张,遂至于此,仆妨贤既久,忧惧交深,今者之势,计将安出?弟往在泾州,甚悉江、淮间情事,今将何以御之?"对曰:"荷国厚恩,无由报□,有所闻见,敢不尽言。但朝廷精兵必不肯多付诸将,数千已下,复不得与吴楚争锋,命将出军,反为彼饵。尉破胡人品,王之所知。进既不得,退又未可,败绩之事,匪朝伊夕。王出而能入,朝野倾心,脱一日参差,悔无所及。以今日之计,不可再三。国家待遇淮南,失之同于蒿箭。如文宗计者,不过专委王琳,淮南招募三四万人,风俗相通,能得死力,兼令旧将淮北捉兵,足堪固守。且琳之于昙顼,不肯北面事之明矣,窃谓计之上者。若不推赤心于琳,别遣余人掣肘,复成速祸,弥不可为。"彦深叹曰:"弟此良图,足为制胜千里,但口舌争来十日,已不见从。[七]时事至此,安可尽言。"因相顾流涕。
武平七年,周武平齐,与阳休之、袁聿修等十八人同□入京,授仪同大将军、司成下大夫。隋开皇初,授莒州刺史,至州,遇疾去官。开皇六年卒,年六十六。文宗以贵游子弟升朝列,才识敏赡,以干局见知。然好游诣贵要之门,故时论以为善于附会。
子师,少好学,明辨有识悟,尤以吏事知名。河清初,司空参军事,历侍御史、太常丞、尚书左外兵郎中。隋开皇中尚书比部、考功侍郎。大业初,卒于大理少卿。
文宗弟文举,亦有才干,历尚书比部、二千石郎中,定州长史,带中山郡守。卒于太尉长史。
文宗从父兄楷,字那延,有器干,善草隶书。历尚书左民部郎中、[八]治书侍御史、长乐、中山郡守、京畿长史、黄门郎、假仪同三司。
齐灭,朝贵知名入周京者:度支尚书元修伯,魏文成皇帝之后,清素寡欲,明识理体。少历显职,尚书郎、治书侍御史,司徒左长史、数郡太守、光州刺史,所在皆着声绩。及为度支,属政荒国蹙,储藏虚竭,赋役繁兴。修伯忧国如家,恤民之劳,兼济时事,询谋宰相,朝夕孜孜,与录尚书唐邕□换取舍,颇有裨益。周朝授仪同大将军、载师大夫。其事行史阙,故不列于传。齐末又有□省尚书陇西辛□、散骑常侍长乐潘子义并以才干知名。入仕周、隋,位历通显云。
论曰:李稚廉等以材能器干,所在咸着声名。封述聚积财贿,敝于鄙吝,季良以学浅为累,文宗以附会见称。然则羊、李二贤足为具美,士人君子可不慎与?
赞曰:惟兹数贤,干事贞固,生被雌黄,殁存缣素。封及源、许,终为身蠹。
校勘记
[一] 时互有所称 三朝本"互"作"牙",南本以下诸本作"雅",百衲本作"□",即"互",册府卷七二八宋本作"□",影明本作"玄",皆"互"的形讹。按"□"先讹"牙",南本臆改作"雅",他本从之。今从百衲本。
[二] 行东都事 按北齐无"东都",疑是"东郡"之讹。
[三] 三年卒 按上不记年号,据本书卷八后主纪,许惇以武平三年为左仆射,武平之后,隆化、德昌、承光都非常短暂,此三年必是武平三年,上脱"武平"二字。
[四] 同郡邢卲为中书监德望甚高惇与卲竞中正 按邢卲是河间鄚人,许惇是高阳新城人,并非同郡。二郡同属瀛州,所争者是州大中正。州也可称部,疑"同郡"为"同部"之讹。
[五] 显祖初为仪同三司开府仓曹参军事 按"开府"下有脱文,当云:"显祖初为仪同三司,开府,[以烈为]仓曹参军事。"若非脱,则上云"显祖初",下又云"天保初",殊嫌重复。本书卷四文宣纪记高洋于天平二年授仪同三司,可证。
[六] 陈将吴明彻寇淮南历阳瓜步相寻失守 诸本"淮"作"江",北史卷二八源彪传作"淮"。按齐与陈隔江为界,江南是陈地,历阳、瓜步都在江北。"江"字显误,今据北史改。
[七] 但口舌争来十日已不见从 北史卷二八"已"下有"是"字,册府卷四七七五七○一页"已"下有"足终"二字。按原文当同册府作"十日已足,终不见从"。北史"是"字赘,疑也是"足"之讹。
[八] 历尚书左民部郎中 按隋书卷二七百官志中称后齐度支尚书所统六曹,有"左户""右户",即"左民""右民",隋志避唐讳改。又通典卷二三户部尚书条,隋开皇三年改度支为民部,统度支、民部、金部、仓部四曹。知北齐只称"左民""右民",无"部"字,至隋始有"民部",□不分左右。这里"部"字当是衍文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无忧古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xian000.com/wenzhang/17573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